行业新闻

专家:建议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一士兵怒怼道:你拆一下试试!

2024-04-05 22:36:3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如果去北京旅游,那么想来应该没有人会放弃去毛主席的纪念堂,去缅怀那位用一生为中国和人民开路的伟人。

  而在这座纪念堂里,最引人注目的就莫过于那尊毛主席,他老人家跷着二郎腿的雕像了。

  说起来,围绕着这尊雕像,可是发生了不少故事,甚至在1977年,为了这座雕像的去留,守护纪念堂的士兵,还和几个专家发生了冲突。

  作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,毛主席对生死之事看得相当淡。在临终前,他便已经定下了遗嘱,在我死后,把我的身体火化,再把骨灰撒进长江就好了。

  他的名字早已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,他不需要什么豪华的陵墓来为自己点缀,也无须竖立伟大的雕像来让人们记住他。

  不过毛主席却在死后遭到了和列宁同样尴尬的境遇,虽然,他们都认为作为者,是不应该搞个人崇拜的。

  但问题是,人民群众舍不得。为此,在经过讨论后,大家一致决定违背毛主席的遗愿,将毛主席的身体保留下来。

  随后,在徐静博士与研究马王堆女尸王鹏程教授等多位专家的商讨下,最终,他们采取了气液结合的方式,对主席的遗体进行了妥善地保存。

  直到今天,在主席纪念堂的瞻仰厅中,水晶棺中的毛主席遗体依旧栩栩如生,仿佛安然长眠。除了安置主席的遗体外,围绕着主席的雕像也是发生了不少的故事。

  为了能让人们更好地看到毛主席生前的风采,于是乎在毛主席去世后,中央就立刻决定在纪念堂的正厅摆放一座毛主席的石刻雕像。

  这可是一项要紧的工程,而负责这工程的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得力助手韩福裕。

  自从接受了这项任命后,韩福裕就立刻和数十位顶尖设计师和雕刻师,就这尊雕像的模式和施工进行了会议。

  首先,要确定的就是这座雕像中毛主席的姿态。一般情况下,雕像是站着的。可是考虑到纪念亭的特殊意义,如果树立一尊毛主席的站像,会显得太过生硬,不够和蔼可亲。

  因此,在经过一番商议后,跟着周恩来总理与毛主席相伴多年的韩福裕灵机一动,提议道要不让毛主席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,怎么样?

  看起来这个姿势似乎不太雅观,但毛主席生前和人谈话时,确实很喜欢跷着二郎腿。这一点,韩福裕是相当清楚的,用这个熟悉的动作来雕刻毛主席的样貌,应该是最好的了。

  再者,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,毛主席的这个坐姿也确实比较亲民,很符合人民对毛主席的念想。于是乎,在经过一番商讨后,毛主席的坐像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  而在毛主席的雕像两旁,则是两组八米高的群众雕塑,以此来展示毛主席从人民群众中来,到人民群众中去的革命精神。

  对于这幅作品,韩福裕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是相当满意的。然而,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就在雕像刚刚修成后不到一个月,竟然就有专家跑过来表示,这座雕像应该被拆除。

  在毛主席的雕像宣布完工后,不出意外地来验收的专家来了。然后,专家在纪念亭里跑了一圈后就很不满意地建议,把毛主席的这尊雕像拆了重建吧。

  专家们对此给出的答案是,第一,毛主席的纪念堂是人民群众瞻仰伟人的所在,应该是庄严肃穆的。

  而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,中国的伟大领袖,也应该是庄严的,神圣的。这个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的动作,实在是不太雅观,不够庄重,有损毛主席的形象。

  第二,对于那些前来纪念堂悼念毛主席的中外游客而言,进去之后,看到大厅里毛主席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,对着他们,这样的姿态也多少有些不太友好。

  弄不好,碰上几个自尊心比较强的外国领导人,估计还得说毛主席的坐姿不雅,惹出外交风波了。

  专家们的话说得都很有道理。以至于工作人员虽然心中极力想要留住这尊雕塑,但却也找不到什么理由。

  眼瞅着这尊毛主席的雕像很有可能就要被拆毁时,身着卫兵服的韩福裕,站了出来,对跃跃欲试的专家们吼了一嗓子:“动一下试试!”

  作为这项工程的总负责人,韩福裕自然是要抗争的。而韩福裕之所以反对,倒也不只是因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。

  还在于,按照专家的建议,把这尊雕像砸掉,不仅会让之前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,还会对纪念堂造成损伤,弄不好,连纪念堂都要重修。

  可之前,中央政府已经对外公布将于毛主席逝世的一周年之际,开放纪念堂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如果想要推倒重来,根本赶不上趟啊!

  再者说了,彼时的中国财政也不富裕,浪费这种事还是能少就少。不过专家的话,虽然听着让人生气,但也还是有些道理的。

  之后,韩福裕又和工作人员开动脑筋,想尽了办法,那就是在毛主席的脚边摆满鲜花。如此一来,毛主席就好像是坐在了花丛中,完美避免了之前的问题。

  就这样,这尊毛主席的坐像保留了下来,并陪伴着毛主席的遗体,在纪念堂中受人瞻仰。可是,围绕着这座纪念堂的故事,却并没有结束。

 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1980年,此时,改革开放虽已经进行了两年,但中国之后的发展道路如何却依旧并不明朗,而外界对中国的各种揣测也是喧嚣尘世。

  在那一年的8月11日,当一辆卡车和两辆吊车突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外,并将悬挂在会堂东门前的毛撤下后,各种猜测就铺天盖地地出现了。

  西方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,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“减少在公开场合上,用毛主席语录和相片”的命令。

  他们开始揣测,说同志会成为中国的赫鲁晓夫,也要像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那样?对毛主席进行淡化处理呢?

  并且不久后就有人放出小道消息,造谣说毛主席的纪念堂也将在不久后被拆除!这件事在当时的国内国外,可是引发了不少轰动。

  以至于有不少知名的外国记者都匆匆来到了中国,一探究竟。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意大利的女记者法拉奇了。

  法拉奇素来以辛辣而闻名于世,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的采访中,让很多国家的政要难开,其中就包括了那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。前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。

  说起来,基辛格的社交能力绝对牛逼,那可是一个人能玩转美中苏三大超级强国的存在。可即使如此,基辛格依旧心有余悸地表示接受法拉奇的采访,绝对是愚蠢的决定!

  于是乎,在那年,当法拉奇陪着意大利总统得到了采访同志的机会后就凯斯发力了,在采访中,法拉奇一如既往地尖锐询问:

  听说你们现在正在拆除毛主席的雕像并撤下他的画像和语录,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会消除毛主席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呢?就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一样?

  同志对此的回答斩钉截铁:中国人民现在永远都是拥护毛主席的,至于毛主席的纪念堂,那也是永远不会拆除的!

  而在同志的这番言论发表后,国内的舆论很快就平息了下来,并且,一直守护在毛主席纪念堂的韩福裕,也总算是松了口气。

  那么话说回来,韩福裕,这位参加了毛主席坐像创作,并一直守护着毛主席纪念堂的战士,又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过往呢?

  1930年,韩福裕出生于山东莱州的农村。彼时的山东,正陷于军阀混战和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的黑暗时代。

  广大山东人民都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,勉强苟延残喘。韩福裕也不例外,原本韩家还是村里的富户,有些积蓄。

  再奈何在那个兵匪横行的年代里,韩家的那点家产很快就被乱兵土匪抢光了。但这还不是最惨的。

  1937年,卢沟桥事变爆发,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。随后,华北,华东等大片国土先后沦陷,而山东也很快沦为了日本侵略者的战利品。

  在日本人统治山东期间,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,有数十万山东人被日本人强行迁移到了东北地区,沦为奴役。其中就包括了韩福裕。

  1942年,年仅12岁的韩福裕和自己的父母来到了东北。在东北的日子很难熬,工资几乎没有活,却特别多,而且动不动就会被打骂。

  好在没过多久,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!随后,元帅就带着战士来到了东北,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。

  而见惯了这个吃人世道不公的韩福裕,也毅然参加了人民,拿起了枪杆子,为人民谋福利。

  由于之前读过书,再加上为人也机灵好学,因此,韩福裕没过多久就被团长看中,成为团长的警卫员。

  此后,韩福裕又跟着部队参加了多次战争,辽沈平津这位年轻的战士,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,虽然并没能立下什么耀眼的功勋,但也尽到了一名战士的责任。

 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1949年的七月。当时中央的警卫团来到了东北野战军中,为中央的领导人们挑选警卫员。

  韩福裕就这样得以幸运地被选中,并被分配到了周恩来总理身边,担任周总理的卫士。

  在之后和周总理相处的十几年中,韩福裕胆大心细,总是能够很好地完成周总理布置的任务,陪着周总理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,成为周总理的得力臂膀。

 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虽然在后来由于工作调动的缘故,韩福裕,1度离开了,前往吉林任职,但是他的心中却始终都惦记着总理。

  在1972年得知周总理病重的消息后,韩福裕,便主动向上级申请重新回到了周总理的身边,想要陪着周总理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。

  正是因此,所以在毛主席去世后,主席和元帅才会选择让他,来负责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工作。

  事实证明,这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。韩福裕不仅对人民纪念堂的工程很上心,而在这项工程完工后,韩福裕也依旧时时惦记着。

  2013年,韩福裕病逝于北京,享年83岁,在这位卫士的生前,最大的乐趣就是穿着军服,为毛主席站岗。

  相比于毛主席,周总理这些享誉世界的伟人而言。韩福裕无疑只能算是个小人物。可事实上,用来评价某个人物是否伟大的标准,却恰恰就是由这些小人物给出的。

  周总理和毛主席并没有给予他特别的待遇和恩惠,可是,人民心中有杆秤啊!韩福裕为什么在后来会如此惦记已经去世的毛主席?

  因为他真的吃过旧社会的苦,知道旧社会的黑,因此才更加珍惜新中国的美,才更加希望能让毛主席的光辉永远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。

  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