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
你记得老家院子的影壁上刻着什么吗?你记得古村牌坊的石柱上雕着什么吗?你记得老屋房檐下的木雕是什么模样吗?本期“游郊区·听故事”,我们一起走进郊区荫营镇三都村,寻找那些记录时光的石雕、砖雕、木雕“三雕”踪迹。
迄今为止,在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,石雕算得上很古老了。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,石雕一直沿传至今。
在郊区荫营镇三都村,这里的石雕技艺由来已久,在三都村发现的三国时期的“仪制令”残碑就是最好的佐证。近2000年来,一代代石雕匠人用一双双巧手雕花雕物雕世界,用精湛的技艺为石头注入了丰满的“灵魂”。从三都村现存的北朝时的砂岩石雕“一佛二菩萨”、大唐天宝元年的沙石菩萨雕像、大金朝的金幢、隋代的青石莲花底座、明朝的石雕“犼头戏金鱼”等作品中,人们能感受到历代石雕的精妙工艺。
“在俺们村,有用于观赏、挂戴和收藏的工艺饰品石雕,有宅第、园林石雕,有留存于寺庙的祭坛石雕,还有石阙、牌坊石雕。”三都村党委副书记史桂梅介绍。这些石雕雕刻设计手法多种多样,可以分为浮雕、圆雕、沉雕、镂雕等。不同的雕刻技法造就了线条粗细不一、立体程度各异的石雕作品,或精妙小巧,或粗犷大气。
尽管石雕制品种类繁多,雕刻方法不同,但其加工工序大致相同,一般分为石料选择、模型制作、坯料成型、制品成型、局部雕刻、抛光、清洗、制品组装等几步。说起制作传统石雕的关键,村里掌握这门手艺的牛新贵有着自己的心得:“做一件成功的石雕作品,要有好的画工打基础。先按图纸在石料上勾画出各种图案,再借助切割机削去无用的石料,然后就是用雕刻刀精细雕琢,使雕件成型,最后还要打磨、抛光。经验丰富的石雕匠人,往往既能驾驭巨型石料的雕刻,又能胜任微小石料的雕琢,他们制作的石雕个个精美传神‘会说话’。”
在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三都村,街巷中不乏存世几百年的古宅院、票号、商号。在他们的匾额、影壁、花墙、墀头、门楼等,处处能寻得砖雕的踪迹。
祥禽瑞兽、花草山水、锦纹鹤字符……砖雕装饰大多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,用借代、隐喻、比拟、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,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、对家族兴旺的企盼、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、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。砖雕的主题有祈福纳吉、伦理教化、驱邪避灾三类。例如,借桃代寿、借牡丹代富贵、借石榴代多子;以羊羔跪乳隐喻孝顺,以梅、兰、竹、菊比拟君子德行,以荷花比拟清廉;以蝙蝠谐音“福”、鹿谐音“禄”、鸡谐音“吉”等。
“在村里比较有名的德顺隆、义和公、兴泰广、致和堂、庆和永等古宅院,砖雕和木雕相得益彰,做工都很考究。大门花栏木雕、内垛木雕垂花、照壁砖雕围边,可以说既体现了当时宅院主人的身份地位,又彰显了几大家族的文化品位。”史桂梅说。
时至今日,砖雕技艺与民居建筑已不像过去那样结合紧密,村里只有部分匠人还掌握着这门传统技艺。“保护非遗,不是让技艺束之高阁,而是真正为人们所用,这样的非遗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。”牛新贵说,“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‘拾起’这门手艺,尝试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实用的东西,大到家里的电视背景墙、玄关装饰,小到茶台、练字砖等,让砖雕适应时代的发展,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。”
今年73岁的三都村村民武臭全是三都木雕技艺的传承人。提起从事了几十年的木雕,武臭全的话朴实直白:“木雕其实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,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‘精细木工’。”
屏风、窗棂、匾额、桌椅……走进三都村的古宅院,细节处满是手工木雕留下的痕迹,让人得以目睹木雕技艺的风采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“木雕一般是选用质地细密坚韧、不易变形的树种,如楠木、樟木、柏木、银杏木、红木等木材。这样,户外的木雕制品才能经受得起风吹日晒甚至雨淋。”武臭全说。
武臭全介绍,传统的木雕花式纹样很多,不上颜色,雕刻完成即是成品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木雕衍生出了七彩雕画,以神像和祠堂用品为主,常用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等颜色进行描绘,涂好色彩才能算真正的成品。
完成一件小型木雕作品,武臭全大约需要一周时间。他的作品仍沿用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木雕技法。他指着自己珍藏的雕刻工具说:“这一套雕刻工具,大大小小有30多件。大的雕刻刀,刀头宽约20厘米,小的雕刻刀,刀头宽仅几毫米,雕刻出的东西精美细腻。”
要想让流传千百年的木雕技艺继续延续,木雕艺术要和不断发展的时代接轨,新一代的传承队伍也不能断。“我们这一代的传承人大多六七十岁了,年轻一代中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木雕的少之又少,这正是我们担心的。”武臭全说,“要走出这种困境,就必须创新木雕艺术形式,让传统木雕艺术与现代木雕工艺有机衔接、取长补短,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、反映现代审美的木雕作品,让木雕技艺重获新生。”(郭鑫璐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使用大于1366*768分辨率/IE10.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