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古建中的明清时期石雕艺术

2024-04-15 05:49:5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在建筑构件中,石器雕刻纹饰起着装饰作用,题材多为世俗内容,分为人物、动物与花卉等,例如,福禄寿石刻画像石(图1)上面雕有古松树,其长青,寓意长寿。双鹿的“鹿”与“禄”同音,竹分有节,寓意节节高,其“竹”与“鹿”寓意禄位步步高升。下面的海水与水中的石山意为寿山福海,整幅为福禄寿意。这种雕刻内容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  在石雕作品中,从艺术特征与风格看,石雕艺术有其特殊性,与皇室艺术相比,它为民间有一定经济和权势的人所拥有,带有明显的文人艺术、贵族艺术的气息。文人艺术是追求精神与意识的表现,而贵族艺术多偏重显示地位,追求华贵。文人艺术表现的是“雅”的格调。例如雕刻的“松、竹、梅、荷、莲”、“四爱图”即:和靖爱梅、渊明爱菊、茂叔爱莲、羲之爱鹅(图2)等等,这些都是文人追求的文雅脱俗的体裁,这种对“雅”的偏爱,集中反映了作者与欣赏者的审美标准。

  石雕中的浮雕纹饰多为画像形式,可产生立体效果。在明清的石雕件中,不论哪一品种,雕刻都有其特点,例如,供桌裙中的“四爱图”均为浮雕,虽然天长日久被侵蚀严重,但仍能看清题材是传统人物形象,所雕的内容为:主人宽衣大袖是社会上层人物,而随从较小,衣着简单朴素,肩挑担子,形象生动,是现实的反映。从艺术形象看,雕刻艺人都善于从美学的角度去雕刻作品。例如“仙女送子图”,仙女多姿多彩,高高的发髻,清秀的长脸,瘦长的身段,着宽衣长裙,在云层上漫步徐行,表现出有韵致、有节奏的美丽体态,身后的随从手持长扇,随云下飘,仙女是现实生活中贵族形象的展现。民间生活是多彩的,雕刻艺人是站在世俗的立场上反映生活,迎风石上浮雕的八仙人物(图3),对人物略加夸张,从穿着与形态可以看出各仙人的神态潇洒、飘逸。不论是戏曲,还是传说,人物造型准确,线条流畅,线面结合自然,把形与神都表现出来,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。动物纹中奔马、狮子、麒麟、瑞兽、鹿、羊等造型生动,比例准确,结构分明,狂放有气势,但是所表现的人们是驯服的形象,野性消失了。在画像石、上马石、滚墩石、画像石等浮雕的“花卉翎毛图”(图4),每件都会令人心旷神怡。例如“菊花山雀”图,没有使人感到青灰一色,山石后长满菊花,其前小花萱草丛生,上面花朵硕大,微风拂拂,空中飞舞山雀回首鸣叫,正是一幅天高气爽叶茂花浓的秋景,令观者身临其境。

  明清石雕内容画像较为丰富,如“魁星点斗”、“状元及第”、“十八学士”、“鲤鱼跃龙门”等,还有雕刻花瓶内置三件兵器—戟,寓意平升三级。福禄寿就是福运,俸禄,长寿,这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,也是生活中所希望的,是乞福纳祥的精神寄托在石雕中,通过各种形式表达,如在上马石,门墩石,石马槽等上浮雕有:蝙蝠,桃和双钱图案,蝠与福同音,桃象征“寿”意,钱古也称“泉”,“泉”与“全”是同音,故此为福寿双全。雕古松与翔鹤,古人以鹤为长寿,松树常年为绿,故称其“鹤寿松龄”(图5)。雕山石牡丹图,山石寓意长寿,又称为寿山牡丹,寓意富贵,故称“富贵长寿”图等,这类石雕作品很多,还有一类琴、棋、书、画内容图,有以人物形式表现,也有仅雕琴、棋、书、画图案,除表现文人的喜好外,与孔子将六艺当作教化的主要内容。孔子曰“六艺于治也”。

  还有“婴儿戏莲”、“莲生贵子”、“子孙满堂”等,在雕刻的一些图案中还有石榴、葡萄等,寓意子孙满堂,即多子多福。还有道教传说有八仙、八仙庆寿、麻姑献寿等。宣扬“福寿”(图6)的吉祥图,在清代时期的一般碑首上刻有玄武大帝及各方力士等,说明道教在民间的流传。另外在寺院道观内使用的石供桌、石香炉、燋盆等,雕刻的均是民间故事,戏曲人物,龙凤,鹿鹤等等,这里看出宗教已被世俗化,具体的说被儒学与民俗文化所占领,佛道之教大大让步。

  上述已说到儒学文化占主导,这与当时社会历史潮流有关。当时理学兴起,南宋朱熹提倡的理学已形成了庞大的思想体系,当时著名哲学家张载及后来的元朝儒学的代表人物同恕,就以孔孟为本,以程朱理学为据,著有较多著作;到了明代理学兴盛,吕柟、马理、薛敬之、李锦等人就是当时关中地区理学的代表人物。到明后期冯从吾成为关学的代表人物,其著作有《元儒语录》、《冯少墟集》等等,清代“关中三李”即李颙、李柏和李因笃均为著名儒学家。在这段时期,关中地区理学的发展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也反映在了石雕纹饰图案中。

搜索